梦想文学网 > 嫁青云 > 第8章 第8章

第8章 第8章


魏家本来在上荷村算日子过得不错的。

        两个儿子都是身强力壮又能吃苦的,再加上魏老爹一共三个劳力。

        日子并不至于过得紧巴巴的。

        比起那些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魏家甚至一年还能吃上几顿肉,平时给孩子买点零嘴。

        只是今年魏家却突然倒了霉。

        魏家三郎魏宗不知怎么回事,上山砍柴的时候一失足从山崖上跌了下去。

        虽然摔下来的地方不算特别高,但也昏迷多日不醒,郎中来瞧过都说没救了。

        故而魏家三郎的娘周氏才病急乱投医去求人算了一卦。

        正是那算卦的告诉她需得找个八字极硬又命里带福运的姑娘娶进门,办桩喜事给魏家三郎冲喜。

        魏家三郎已有妻室,家里剩下没有成家的只有魏家四郎一个,于是这门亲事自然落到了魏家四郎头上。

        只是周氏找来找去,都没在村子里找到这么个合适的人选。

        最后也是救儿子心切,周氏找来了南北一道荷塘相隔的下荷村,说来也巧,整个下荷村就数原主姜芸命最硬。

        周氏一早打听了些情况,听下荷村的人说,姜芸是两岁时被离村数年的姜冲抱回来的。

        姜冲说姜芸是自己在外头娶妻生的孩子,只是孩子一出生她娘就没了,这才带着孩子回了上荷村。

        村里人都说她娘是被姜芸克死的。不光如此,回来后她爹也成了个病秧子,整日里啥活都干不了,家里穷得叮当响。

        若是往日,周氏自然要离这样的人越远越好,可如今事关儿子性命,周氏两手一拍:“这姑娘不错!就她了!”

        第二日周氏便直接找上了魏家的门,提出要给十两银子买了姜芸回去给自家四郎做媳妇儿。

        这可是十两银子,够普通人家花两三年。

        姜老太太哪有不动心的道理?

        正巧自家读书的小儿子姜涛一年的束脩还没有着落,这桩婚事可算是给她解了燃眉之急。

        听了周氏的解释,姜芸心底满是嘲讽。

        这他娘的都叫什么事儿。

        原主命硬,所以周氏相中她来冲喜。

        可也就因为这个,据说是命硬的原主竟然就那么巧的磕破了脑袋撞死了。

        这事儿若是被人知道,任那什么坑蒙拐骗的牛鼻子道士再怎么说原主命硬难道还有人信?

        她自然也不用被逼来给魏家人冲喜。

        都说世事无常,但之前她还真不知竟能到如此地步。

        相处半日,姜芸发现魏家人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被买来冲喜的就瞧不上她。

        魏家人都老实本分,不像姜老太太那样见利忘义、贪婪刻薄,也不像刘氏那样好吃懒做。

        尤其是周氏,许是因为是她张罗的这门婚事,也是亲自挑中了姜芸,所以竟然对着姜芸那张巴掌大白净讨喜的小脸越看越觉得顺眼,从她进了魏家大门起便一直对她和颜悦色的。

        “这样最好,即便那人不是镇上遇到的那个书生,想来出生在本分老实的这样的人家,也应当是个好相处的人。”姜芸心下暗忖,提着的一颗心缓缓落到实处。

        吃过晚饭后,姜芸第一次踏进了魏家四郎的房间——也是今后她在魏家的房间。

        姜芸简单扫视了一下四周。

        这间屋子有些简陋,四周是土墙,墙角吊着蛛网,房梁落了薄薄的灰,显然已有些年岁。

        屋子西北角摆着一张并不宽大的木床,与之相对的屋子东边摆着一个竖直宽大的两开门橱柜,想来是衣柜。房中间有一张桌案,上面放着几个泛黄的白瓷杯。

        若说唯一显眼的地方,大概就是正对着房门的那面墙上贴了一个大红刺目的喜字。

        不出意外,这就是她往后一段时间要生活的地方。

        或许是住过之前原主和姜冲家那逼仄狭窄的小茅屋和只能摆下一张床的姜喜姐妹俩的房间,再看见相比之下还算宽敞的这间屋子,姜芸此时此地恍然生出些欣慰。

        虽说不算脱贫,但好歹生活水平在稳步上升嘛。

        第二日姜芸起了个大早。

        这是她来这里以后刚养成的习惯。

        之前她每日都需要早起给自己和姜冲做早饭,即便是后来搬回姜家的那些日子亦是如此。

        姜老太太自然不会管他们父女俩是饥是饱,所以一切还得姜芸自己动手。

        只是没想到姜芸一出去就看见周氏婆媳三个正围坐在院中那棵碗口粗的银杏树下掰苞米。

        姜芸惊讶了一瞬,之前她在魏家每日都是起得最早的一个,没想到魏家人竟然勤快到这个程度。

        姜芸扬起小脸笑莹莹地走上前去:“娘,大嫂,二嫂,我来帮忙。”

        说着便要上前接过周氏手里的东西。

        周氏躲开姜芸的手,温温和和地笑道:“不用,你再多歇歇吧。这点小活我跟你嫂子来就行。”

        坐在周氏左手边的魏延媳妇赵氏闻言脸上显出些不虞,不过倒也没说什么,只是把头悄悄低下去,一言不发。

        赵氏长得一脸老实、身形略有些壮硕,也没什么弯弯绕绕的心眼子,心里想什么都写在脸上,昨日姜芸便看出来了。

        姜芸莞尔一笑:“大嫂,不如我来替你吧,明芷和明轩也该醒了,你快瞧瞧他们去吧。”

        赵氏眼神一亮,原先那点子不乐意顿时烟消云散了。

        她才抬手要将手头的东西交到姜芸手上,却忽然想起方才婆母都没让姜芸接替自己,伸出去的手又畏畏缩缩地收了回来:“不、不麻烦你了。我自己干完就好,那俩孩子也没这么快醒。”

        说完还小心翼翼地觑了周氏一眼,见婆母脸上没有不悦,才略微放心。

        周氏虽然不是个刻薄的婆婆,但平日里也是精明强干、说一不二的性子。

        赵氏自己虽然有些小算盘,但一直都被她拿捏得死死的,对这个婆母一向很是敬畏。

        反倒是长相柔柔弱弱、小家碧玉似的李氏却魏宗媳妇李氏是个有大主意的,不容易被人左了性子。对周氏虽然尊敬,但还不至于到畏惧的程度,这一点单就昨日半日功夫姜芸便看了个透彻。

        自姜芸出来,李氏便一直垂眸做着手里的活计,并不搭话,丝毫不关心方才的机锋。此刻却忽然撇下手里的东西起身对婆母周氏道:“娘,二郎该喝药了,媳妇去给他煎药。”

        见周氏点头,她迎着姜芸的目光冲她轻轻一笑便转身离开。

        婆母说,这丫头虽然命硬,但却是个有福的。

        赵氏不介意姜芸命到底硬不硬,她只希望姜芸真能给二郎带来福气,叫他赶快好起来,若真能如愿,她愿意承姜芸一辈子情。

        周氏是个干脆利落又爽直的人,平日里做事也是雷厉风行的。

        掰弯苞米,赵氏要回屋去照看两个孩子,周氏将手在围裙上一擦,端着半盆苞米粒往厨房走,边走边道:“老四媳妇,你来给我搭把手。”

        一进厨房,还没等姜芸询问自己该干些什么,就见周氏把门一掩转过身来颇为严肃地看向自己。她开门见山地道:“老四媳妇,我知道你不情愿,毕竟给人冲喜不算什么好事儿。只是说句不好听的,我们魏家既花十两银子买了你,你就是魏家的人,别说婚事,就连命都拿捏在魏家手里。”

        周氏顿了顿,见姜芸一直低垂着头不敢抬眼,一双手扣得紧紧的,显然是紧张了。她也不想吓着这丫头了,遂缓和了语气:“不过只要你跟老四好好过日子,咱们自然就是一家人,酿也会把你当亲闺女疼。我瞧你这丫头是个机灵的,想来知道好歹。”

        姜芸掩住眼中的神色,终于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算是给了反应。

        她一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自己若是不表现的畏惧一些,想来周氏也不会放心的,也会显得和原主一个十几岁的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丫头身份格格不入。

        周氏也不强求姜芸一下子就能彻底想通,见她已经被自己说动了,便觉得这事儿就算成了一半。

        毕竟姜芸已经嫁到她们魏家,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她也再没别的路可以选。

        那日魏家四郎没能回来参加自己的婚礼,乍听上去是有些荒谬,但若解释起来,实际理由是挺能站得住脚的。

        只因他在镇子上的学塾读书,一般十日才有一次旬价。昨日是周氏请人算好的宜嫁娶的日子,但却不凑巧,没能赶上魏家四郎休假的日子。而学塾又远,规矩又严,这又本就是一门用来冲喜的亲事,他若不愿意特意告了假回来,倒也说得过去。

        姜芸倒也不是特别在意这些,甚至想来,那人怕也是不愿意的。

        一个识文断字的读书人,若再是个稍微争气些的,那便有大好的前程,自然不愿意随随便便娶一个冲喜来的乡下丫头。

        这么一想,那人能为自己的兄长做到这个程度,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了,想来人应该不会太差。

        姜芸在魏家住了几日,对上菏村和魏家的事倒是了解了不少。

        尤其是关于魏家四郎的。

        周氏倒也是一片慈母之心,大概是为了能让姜芸和魏家四郎两个人不生龃龉、好好相处,也为了能让姜芸踏踏实实地跟儿子过日子、不生旁的心思,她几日来但凡跟姜芸聊天都是半句不离魏家四郎。

        姜芸听周氏所说,上荷村并不富庶,像魏家这样家里能供得起一个读书人的都算是较好的。

        因此上荷村自然请不起先生来坐馆,也就办不起乡塾。

        村里要是有想读书的,就得去离这里有七八里的清泉镇上去,魏家四郎就是如此。

        周氏说起自己的小儿子既骄傲又欣慰,直说他是个孝顺的。

        先前老三魏宗出了事,家里请郎中、抓药花了不少钱,魏家四郎知道之后曾一度想暂时停了学,等家里境况好一点再读,是周氏拼命拦着才劝下。

        只因魏家四郎今年本就是节骨眼上的一年。

        今年二月,魏家四郎已参加县试考取了案首。

        前几日又考了府试,算算日子已经快要放榜了。

        若是他此番考中,那便是个童生了。

        虽说童生离中进士还差得远,可有人读了一辈子书年过花甲都未曾过得了这一关,周氏又怎能不觉得荣耀。

        更重要的是,若考中了童生,待到八月份便是魏家四郎今年的最后一大关——院试。

        “听说过了院试,便是秀才了!”

        周氏说这话时,一贯沉静的脸上难得带了笑,不难看出对他的期望之深。

        姜芸微弯了眉眼,难得地附和道:“夫君真是了不得,今年定然能高中秀才。”

        只是她心下却仍不以为然。

        古人读书要想考□□名实在是艰难,有人读到七老八十也不一定能开花结果,不然也不会有“范进中举”一出了。

        魏琛若是真能年纪轻轻就考中秀才,那当真是天资过人了。

        只是这穷乡僻壤,哪那么容易就出一个这样的人物?

        周氏不知道姜芸的心思,闻言略微惊诧地撩起眼皮看了她一眼。

        见姜芸眼中的喜色不像作假,周氏连日来提着的心瞬间被高高放下,自魏家三郎出事起就盘旋在胸的郁气也消散了些许。

        这几日她瞧着姜芸本身是个好的,人机灵又能干、还有主意,虽然人被姜家搓磨得干干瘦瘦的,但模样底子却是好的,若是来日能养得白嫩,定然也是个俊俏的丫头。

        若她能想通,愿意本本分分地和老四过日子,那便是大大的好事。

        如此,她对小儿子的愧疚也能消解些。

        自从有了这桩婚事,周氏便一直从心底觉得对不住这孩子。

        若非是为了给老三冲喜,这孩子如此争气,年纪轻轻就能读出个童生的名头,十里八乡的姑娘哪一个不愿嫁他,自然能按着他的心意去挑个喜欢的。

        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亦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魏宗丢了性命不管。

        每每想起,周氏都觉得心头好似盘亘了一块大石,压得她难受。

        但这些话周氏自然是不能跟姜芸说的。

        她也仅是低落了片刻,便又甚至直接地问:“老四媳妇,你可怨你三哥?”

        迎着周氏连日来第一次投向自己的如此犀利的眼神,姜芸心口一滞,鸦青的睫羽不安地上下轻扫了两下,一时间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https://www.mxgbqg.com/book/59637507/181540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xgbqg.com。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mxgbq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