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文学网 >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 第74章 第74章 (二合一)

第74章 第74章 (二合一)


刘永名进京述职了,  刘永名媳妇何书淑带着女儿本来早就该到了,但是近来天气不好,一直有雨,  所以比约定的晚了许久,  弄得静安担心极了,  还好送了信件来了,这才放心。

        所以当谢继宁带着青木青竹一起送节礼上县城的时候,一进厅里,  就看到一个看着师母站坐在堂上,旁边站立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子,侧面椅子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子,应武正在陪她玩翻花绳,  一见谢继宁来了,  两人才停下,在应武的带领下给谢继宁见礼。

        谢继宁一看就反应过来,是自己的师嫂还有侄女到了,谢继宁连忙又补上一个礼道:“弟弟谢继宁见过师嫂,”

        何书淑微微一笑,然后说道:“师弟果真如同娘亲所说,  小小年纪就稳重大方,  一表人才。”一边让人起来,  一边又说道:“你师兄让我给师弟你备有礼物等等让人送到师弟的院子。”

        “多谢师兄师嫂。”

        “是我们多谢你在爹娘身边尽孝,  ”何书淑真诚的说道。

        静安见两人客气来客气去的,  连忙说道:“你们两个都不要说了,宁哥儿,今天天气不好,你怎么自己出门了,  路上滑。”

        “师母,冬至到了,所谓冬至大过年,我家庄子上的羊正是肥美的时候,我给你们送上两对来,熬点汤,冬日正好进补一下,还有一些是我娘做出的卤味,你们吃一个新鲜。”

        李麦穗凭借她过人的天赋,在谢继宁背菜谱的情况下,调配出了几个非常独特的卤味,猪耳朵,猪脚猪心是一个,鸭肉鸭架鸭脚又是另外一个方子。

        这些东西弄出来,得到了谢家上到谢老三下到庄仆的一致好评,谢继宁特地的装了许多带上来给师父师母尝尝味道。

        静安笑着对儿媳妇说道:“宁哥儿的娘有一双巧手,做出来的东西味道非常好,宁哥儿也贴心,有什么好的都想着我们老俩口还有应文应武。”

        正说着呢,应武已经拉着妹妹去吃东西去了,

        何氏见自己儿子在这个小师叔面前一点都不拘束,小师叔也丝毫觉得不妥,心里想,看来这个小师弟和家人相处是真的好。

        静安已经关心的问道:“你家里人身体怎么样,天渐渐冷了,要主意防寒保暖。”

        “师母不用担心,我家准备充足的,今年比起往年,日子好多了,当时房子建设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保暖的问题,有烟道的,柴火也足够,而且我家里都有羽绒服的,暖和的。”

        “这羽绒服是真的不错,你师父现在出门,特别喜欢,说轻,不累人。就是现在天冷了,不好洗毛了,能多做几件了。”

        “师父还是要经常去衙门,”

        “是,带着应文也去了,天寒地冻的,不单单去衙门,河道也经常去,每天都弄得满身是泥才回来。”

        “师母,我师父今天是去那个地方,我想去看看。”

        静安连忙阻止道:“你去做什么,天这么冷,就呆着,你师嫂从江南带来了特产,我让厨房做给你们吃。”

        “师母,我想去看看。”谢继宁对着静安就是一阵的撒娇,反正自己现在年纪小,脸皮厚。

        何书淑见小师弟撒娇,怕小师弟反应过来害羞,连忙轻轻的走出去了,她那里知道,谢继宁就是当着应文应武两个小辈的面都会撒娇,弄得老成的应文现在都会耍赖了。

        最后静安还是敌不过谢继宁的撒娇大法,笑着同意了谢继宁出去,连忙叫了好几个老成的仆人,由侍卫刘七带队,送谢继宁去河道上。

        谢继宁道河道上的时候,刘方杰正和赵知县查看工地,许多的劳力正在干河,天寒地冻的,很多人都直冒汗,将沙土挖起来,然后挑到堤坝外面。

        还是应文先注意到了谢继宁,连忙喊道:“小师叔,”

        刘方杰转头来看,只见身穿蓝色羽绒服的谢继宁远远看去,就像一团蓝布一样,衣服太膨,谢继宁个子又不高,刘方杰问道:“你来做什么,天冷。”

        “见过大人,回师父的话,我来看看。”

        “你自己走稳,这地方坑坑洼洼的,不整齐。”刘方杰叮嘱一句就去忙自己的了,对这个徒弟,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谢继宁到处看,这个河道的工地建设得非常简陋,是茅草屋,应该说称不上是屋子,就只是棚子而已,只有简单的功能分区,住的和吃的是一个地方,这个时候已经过了午饭时候,所以谢继宁也不知道他们吃的什么,就直接问应文:“你知道大家吃什么吗?”

        应文叹了口气,说道:“一个菜一个饭,都不好吃,我看到后面的人都吃的是冷的。但是他们说,这已经是今年大人的仁慈了,至少能吃饱,小师叔,大家都太难了。”

        应文从小生活富足,虽然刘方杰带他并不娇惯,但是这样的苦楚,他也见得少,之前他以为小师叔谢继宁家以前的日子就是不好的了,但是这次跟着自己爷爷刘方杰到处跑,才知道服徭役原来这么苦,怪不得爷爷说,服徭役是对人的伤害。

        “他们工钱是多少,”

        “服衙役没有工钱啊!”应文直白是说道。

        就是这直白让谢继宁震惊,他一开始认为基建拉动经济,是有实际例子的,合理的基建是大家都受益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政府不存在什么服务型政府,所以衙门捞点钱是在他理解范围,但是没想到这些来做工的人吃吃不好,还没有钱,他读书多,史书也读,但是都没注意,都是陷入了上辈子的思维误区。

        谢继宁有些愤慨直接说道:“县衙之后可以依靠这些河道赚钱的啊!不只是税收,关卡过路费,可以光明正大的收的,只要价格合理,这之后的水道维修,码头治安管理都需要钱的,单凭这些费用就不少,更不要说商税,实在不必克扣这些劳工。”

        “哦!怎么赚钱,你说说。”赵知县饶有兴致的问道,两人抬头,就见到赵知县刘方杰站在后面,谢继宁只见自己师父刘方杰面色漆黑的看着自己,知道自己轻狂了,光天化日,大庭广众说话不注意,这真的是自己的失误。

        “回大人的话,晚生自幼家贫,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所以颇为理解这些服衙役的人,同情他们的处境。”

        赵知县见谢继宁紧张,就开解道:“不要害怕,你说说这河道建好的后续的事情,”

        谢继宁抬头悄悄的看了师父一眼,接着牙一咬,直白的说道:“大人,请恕小生无礼,我说一句实在话,遍地绮罗户,不是养蚕人。(1)对于这些来服徭役的人来说,他们大多数的人不是这运输的直接获利者,顶多是间接的好处,大多数人没有人教导,没有人教的话,都只是老老实实的种地,根本想不到赚钱,这水运是可以赚钱的,但是这钱和他们无关。”

        谢继宁还没有说的话就是这是一种剥削,还是剥削穷人,来满足富人,只是这些理念,在这个时代,一旦说出来,就是众矢之的了,自己今天说这些,就已经是很挑战了,因为其实师父还有知县代表的是一个阶级。

        赵知县震撼,谢继宁这话发人深省,服徭役的是穷苦人他知道的,因为有钱的直接用钱抵了,或者花钱让人来服,这些都是长久以来的潜规则。

        结果谢继宁的这一番话揭开一些黑暗,这些来服徭役的都是贫困老百姓,这路修了,之后他们该交的税一样交,该服徭役还是一样的服,并不能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就是赚钱也一下子轮不到他们,这些好处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谢继宁的这话颠覆了大家一贯的认知,这些想法之前就有文人谈论过,其实像刘方杰赵怀瑜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只是没有谢继宁这样直白的说出来。

        谢继宁接着说道:“其实我是知道的,这样的工程是花费极大,但是为了提高劳动积极性,加快速度,是可以给他们发一点点工钱,这样也好过年。”

        赵知县沉默,谢继宁这只是一句话,但是事实是如果发钱,确实要花费不少。

        “大人,从目前来看,给工钱,的确要花费不少,但是这些钱到了他们的手里,肯定会用出去,用出去,这钱才活起来,流动起来。这才是真的大家都富裕。”

        “至于这路修好之后,县衙收税不说,还可以在这些主要的码头、交通枢纽交界处设点,建仓库,建设铺子等等,这些都是直接的,还有其他的很多好处的。”

        刘方杰见自己徒弟越说越紧张,连一贯的条理都没有了,开口解围道:“你才多大,张口就说,这些都牵扯过大,需要赵大人们仔细的思考,你看这些问题,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看,赵大人是要考虑全方面的。”

        “子和兄所言极是,这件事情牵扯太大,需要仔细考量。”赵知县心里思绪万千,不便表露,索性随口说道。

        回家路上,刘方杰不顾孙子还有管家等都在,直接教上了徒弟。

        谢继宁心虚,这个时代有一些思想可以想,但是不能说,尤其是在那种场合,虽然自己没有说得很直白,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也是文人,自己不经意间表露的东西还不能让人知道的。

        “宁哥儿,你素来聪慧,今日怎么这么冲动,我一直都知道,你有一些平等的思想,但是在你还没有实力的时候,这些思想有害无益。”

        “师父,徒儿明白,只是,徒儿出生农户,如果不是我家里刚好免除了这次徭役,那外出做工的人就有我父亲叔叔,将心比心,我不能因为自己家躲过了,就忘记这些人在受苦,我不能做什么,只能说几句话罢了。”

        刘方杰看着还是赤子之心的徒弟,一声轻叹:“宁哥儿,你如此心性,将来,只怕路难走啊!”

        “师父,这有什么,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一些东西,但是我力所能及的,就要去努力。”

        谢继宁心里还有没有说出的话:‘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还记得这么多的东西,那总要努力去做一些事情,去帮助一些人。’

        “为师希望,将来,你能够一路坦途,得偿所愿。”刘方杰摸着徒弟的头,轻轻的说道。

        回到刘府,静安看着一身泥泞的三人,连忙催促洗漱,又对谢继宁说道:“你回家了,这一季的衣服已经做好了的,本来想给你送去,但是我想着你应该会上来,就放着等你来了。”

        张妈妈将衣服抱来,一大堆,静安一件一件的拿着给谢继宁试:“这些都特地做大了的,都是上好的皮毛,你可不能穿着下地,像你师父一样,上好的羽绒服就穿着去河道。”

        “师母,羽绒服有可以洗的,只是动作要轻一点了。我想可不可以将衣服弄成可以拆下来的,这样脏得不严重的时候,就可以只拆下外面来洗。”

        “你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之后可以让他们试一下。”

        静安等人在厅里说话,刘方杰则是默默的坐在书房,想了想和刘来顺道:“准备一下,将我那鸡血石装上,去和县令大人一起赏石。”

        静安见刘方杰从正房外面走过,像是要出去的样子,连忙问道:“都这么晚了,你出去做什么。”

        “和一个老朋友赏石去。”刘方杰快步走出院子。

        晚上谢继宁拼命回想,有什么可以用在建筑工地的工具,而且这个时代可以做出来的,因为工地上的人都是肩挑手提的,要是有合适的工具,一定能减轻不少劳力。

        第二天一早,谢继宁带着应文应武出门了,

        “小师叔,咱们去找木匠做什么?”应武好奇的问道,一大早,谢继宁就和应文在书房忙,然后带着他们还有各自的书童往街上去。

        “我想去找木匠,或者铁匠,我想做一些东西。”

        “什么东西,”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不说话的应文说道:“师叔到了,这家就是最大的木匠铺子了,旁边的那家铁匠好像也是他家的。”

        “是一家,我家的木匠,铁匠是我弟弟,三位公子有什么需要的吗?”门口的一个中年汉子听到应文的话,接话答应道。

        “杨木匠,我们来是想请你做一些东西的,想问问,我们提供图纸,你能不能做出来。”谢继宁上率先走进店铺,青木将怀里的一卷画铺在杨家的桌子上,杨木匠上前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很多的工具。

        其中有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竹耙、木搂耙,木推耙这一类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的东西之外,还有形状比较奇怪的其他的工具。

        一种形状如同独轮车的车轮一样的东西,旁边标注混江龙,谢继宁见他一直看这个图,就解释道:“这这个工具将他叫作混江龙,中间是坚硬的木轴称为车,长一丈一尺五寸,围长一尺二寸,两头凿孔系绳以船牵挽。车外为木轮三个并排,每轮布铁齿四十个,齿长五寸。轮身用四道铁箍,间钉铁扒。(2)”

        “这样的东西用在顺水的时候,带动泥沙,用来竣梳河道,比较好用。”

        “这种叫做滑轮,这是定滑轮,这是动滑轮,用绳子将这些滑轮组合,吊泥沙吊石头的的时候会比较省力。这是滑车,这是板毅车,这是独辕。这些可以用来运输……”谢继宁应文和杨木匠仔仔细细的将这些工具进行沟通。

        杨木匠又将弟弟还有儿子徒弟都叫来,沟通好久,才表达清楚,谢继宁签了挈书,交了押金,叮嘱道:“我急用,你赶紧帮忙做,钱不是问题,做完了送到刘府去,就是夫子街刘府。”

        “原来是刘大人的家,我们一定尽快做。”

        “先做这个滑轮这个快,你们先将简单的做一个出来。做好什么就送什么,不用等一起。”

        “这个滑轮,半个时辰就可以。”杨木匠的儿子说道。谢继宁和应文对视一眼说道:“那我们就等一下,还有其他的,你们抓紧做,钱不是问题。”

        杨木匠安排弟弟儿子徒弟们去干活了,自己则是亲自泡了上好的茶叶,端上来,笑着说道:“公子一定就是谢案首了,这两位就是刘家的两位少爷了,小的有礼了。”

        “掌柜的,有什么事情,你就直接说,你年长,我们还年纪还小,不必如此。”谢继宁轻声说道。

        杨木匠微微一愣,随即轻快的说道:“刚问公子这些图纸作何打算,我做木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工具。”

        谢继宁道:“这些东西也不是我的想法,很多都是书上的,只是这样的书比较难找而已,掌柜的如果觉得有用,直接用就是了。”

        “没有这样的道理,我杨家在此几辈人,凭借的就是一个信字,我怎么能因为公子年纪小,不懂行情就随意使用了。”杨木匠严肃的说道。

        “掌柜的不必多想,我小师叔一向舍得,说话算话,这东西要是能帮到人,就是好事情了。”

        “我侄子的意思也是我想说的,我希望掌柜的将这个东西传出去,让大家都会,想来你也知道,这东西是是用来修河道码头还有修路的工具,之后我会将你们做的东西献给衙门。如果顺利的话,掌柜的可以多准备材料了。”

        杨木匠听到这话,更加坚决的要给报酬了,

        “这样你帮忙带几个学徒可以吗?都是我家庄子上的人,出学费,并且我保证你带出来的人不会在县城开店,”

        杨木匠微微沉吟,说道:“我有一些秘技可能不能教导,”

        “没关系的,就教导一些基础的,就是做一些庄子上种地的工具,我庄子上的人做一个架子都做不好。”

        作坊要用到的木工很多,但是庄子上的人技术都一般,都是将就着用用。

        刘方杰正在书房,就见徒弟带着两个孙子走来,三人手里都抱着东西,后面三个小厮手里不空闲。

        “师父,你看我做出什么东西来了,”谢继宁和应文应武将东西放在地上,拿出滑轮,然后当场做了两个实验,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其他的工具也一一展示,刘方杰惊喜的看着这些东西,这些天他一直都在工地上,怎么会不知道这样的东西会有很大的用处。

        连忙问道:“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东西,”

        “很多是小师叔画的,有一些是我在书房的书上找到的。”应文回答道。

        然后将图纸给刘方杰看,刘方杰看完器物,又看东西,叫来下人,抱上东西就往县衙去了。

        应文和谢继宁对视一笑,颇为期待会有好结果,他们两个今天早上忙了好久,谢继宁拿出毕生功力,将这些东西画出来,又和木匠沟通了好久。

        “希望师父快点回来吧!我今天下午要回家,我们族里还有事情要做,这几天,我们那里的码头应该要同步动工了,这是农忙,过了这个时间段,会耽误春耕,所以应该都是这个时候弄的。”

        刘方杰回来得很快,还带来了好消息,县衙在商量给服徭役的人工钱,并且还提升待遇,吃的吃好点,很多乡绅还有商人承担了部分修路的钱,之后商铺还有码头的路的使用,将会给他们优惠。

        谢继宁高兴得跳了起来,疯狂的摇着刘方杰的手臂,就连应文应武也往刘方杰的身上扑。

        “哎呀,哎呀,你们三个,没大没小。”刘方杰笑骂道。

        应文抿嘴一笑,认真的说道:“爷爷,我很高兴,特别高兴。”

        “师父,你真的了不起。”谢继宁很多的彩虹屁在心里,但是这个时候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他知道,这件事,如果不是刘方杰使劲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衙门确实不太富裕。

        刘方杰淡定的笑笑,深藏功与名。

        谢继宁马车拉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家了,谢家族里的人已经见怪不怪了,谢继宁去师父家拉一车去,回来也拉一车来。

        这次,何书淑带来了很多皮子,静安特地将好的做成了谢继宁的大衣,又挑了一些让谢继宁带回家给家里人,满满当当的一大车。

        谢家人看着这些皮毛,又有了上一年被刘家送礼的感觉,谢家虽然如今有钱了,但是皮草这样的东西,还是不在谢家的购物范畴,所以见到这样的东西,大家又开始震惊了。

        反倒是李杏花淡定的说道:“也不留,都分一分,然后抓紧做成衣服,过年穿,也拿两块回娘家。”

        谢继宁二婶为难的说道:“这皮子不会做啊!”

        “请孙夫子教一下,她肯定会,过几天族学就放假了,到时候去她家问一问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  应该没有了,出去吃火锅

        (1)《蚕妇》作者:张俞(宋)

        (2)《河工器具图说》初步研究作者是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李平感谢在2022-01-10  19:13:06~2022-01-11  17:18: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黑蛇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https://www.mxgbqg.com/book/68440354/168674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xgbqg.com。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mxgbqg.com